中國時報油煙靜電機【林欣誼╱專訪】

《無家者》除了以文字呈現台灣街友故事,也收錄芒草心慈善協會志工林璟瑋(飛鳥先生)拍攝的多幅街友照片,同名攝影展12月10日起於台北萬華剝皮寮歷史街區「夢想城鄉」展出。

相較於有的攝影者聚焦街友的悲情、用搏感情的方式爭取拍照機會,林璟瑋因為志工身分長期與街友接觸,起初從幫協會拍攝活動照片開始,所以拍攝的視角並非「獵奇」,而是如實記錄街友的日常生活,包括他們擔任舉牌工、出陣頭、或重操舊業拿起理髮刀為客人服務的工作情景、暫時棲住的空間場景,或他們參與芒草心協會「街遊」導覽員的畫面等等。

林璟瑋在資訊業擔任工程師,因同事友人牽線而接觸芒草心協會,至今2年多。被問及從事街友社會工作的緣由,他總先澄清:「我不是特別有愛心的人!」在大家狐疑的眼光中,他接著解釋,「我真的不是為了愛心而來,我只是靜電油煙處理機認為人人平等,街友必須被公平看待。」

對他來說,與其出於一時「愛心」在街頭掏錢給乞討者,他更想倡議觀念、翻轉大眾對街友的刻板印象,「認為他們好吃懶做是一種成見,但過度的愛心也會被蒙蔽。」他平心地說,街友就像我們任何人一樣,生活有起有落,性格有好有壞,他舉例曾有朋友借錢給街友有去無回,卻自認要「有愛心」而不敢生氣,他一語道破:「酗酒鬧事、借錢不還這種壞的行為不會在街友身上就變對,不要仇視他們,也不必施捨可憐,這才是真正的平等。」

他坦率地說,自己與街友相處就像平常的人與人相處,並非上對下,也不必刻意稱兄道弟,合得來的才會熟。他也觀察到,相較於歐美許多年輕人失業而淪落街頭,以乞討維生,台灣的街友大多是生意受創廚房油煙處理、轉業失敗,在貧窮或疾病的打擊下被逐出社會常軌的中老年人,他們少伸手乞討,7成靠打零工維持最低限度生活。

甚至很多他認識的街友,以前賺過的錢「比我這輩子賺的都多」,因此在街友身上,他看見的不是和「我們」畫清界線的「他們」,而是每個人一時無法翻身都可能跌入的境地。

身為五年級世代,林璟瑋回想自己成長於戒嚴威權年代,便常常不服權威,雖沒鬧出大事,但骨子裡總有些叛逆,不認同一般約定俗成的階級價值觀,因此對芒草心對待街友的平和態度、輔導街友回歸社會的方針相當認同,也對社工們在高工時低報酬環境下的付出,感到佩服。

E6E0880E3F348BD8
arrow
arrow

    tsmwmyzqe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